為了在冬季之前儲備到足夠的燃料,歐洲民眾們正在大肆囤積木柴以取暖。9月21日報道稱,由于歐洲多國木柴需求量大增,包括德國、波蘭和保加利亞等國在內,木柴價格已飆升至去年的2倍。當前,木柴正在成為歐洲的稀缺商品。
早前,受歐美貿易制裁影響,來自俄羅斯的木材在歐洲市場上,正呈現(xiàn)出明顯減少的狀態(tài)。數(shù)據(jù)顯示,6月份歐盟進口的俄羅斯木材同比減少43%,下降至25萬立方米。而在7月份,歐盟對于產自俄方的木屑顆粒也實施了進口禁令。
一連串操作激起了行業(yè)內的“蝴蝶效應”。8月份,德國木屑顆粒價格一度高達每噸682.98歐元,環(huán)比則上升34.5%。而相較去年同期,卻飆漲超過194%。此外,捷克第二季度的木材價格,以上升至近20年的新高。
此外,自俄進口的減少,也意味著歐洲本土供應壓力的增大。據(jù)德媒消息顯示,當前包括橡木、楓木和樺木等硬木樹種,都被當成木柴來源使用,但即便如此,德國國內的木柴資源仍顯不足,還需要從波蘭進口相應補充。
而在8月份,由于木柴價格的飆升,德國還曾一度出現(xiàn)盜竊木料的風波。當時有協(xié)會預估,這或將使得德國面臨數(shù)百萬歐元的損失。當時,一些林地的經營者,還準備在木材上安裝GPS追蹤器,以方便失竊后進行定位。
資料顯示,德國作為木材生產國家,也正是我國自歐洲進口木材的主要來源地之一。在2021年,德國對華出口的橡木和櫸木資源,均占其出口量的40%以上。但隨著能源危機進一步強化,以及冬季的臨近,德國本土木材供應顯得緊張。
此外,歐洲已有國家開始限制木材資源出口,而德國雖然當前并不參與其中,但其國內也有聲音呼吁,需要官方實施木材出口配額,以保證國內需求。對我國來說,種種舉動有可能意味自歐洲進口的木材量會下降。
另外,由于歐洲當前木材價格上漲,我國進口相應產品的成本也有可能增加。資料顯示,在2021年,我國木材主要進口地為俄羅斯,而歐洲則緊隨其后,兩者所占份額均超過20%。這意味著,歐洲木材市場變動,仍會對我國產生一定影響。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