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黃花梨的認識往往有偏見,甚至是錯誤的,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
——黃花梨長得很慢,要幾百甚至上千年;
——人工種植的黃花梨心材很小,像筷子那么大,只能長邊材;
——人工種植的黃花梨心材很軟,密度不夠。
3月在中山遇到胡景初老師,他興奮地告訴我,華南農大有不少人工種植的黃花梨,種齡約70-80年,長得很好,直徑在70-80公分。其中兩棵自然死亡,倒下,華南農大砍伐了,放在木材標本館,他去看了,讓我也去看。
于是我在3月27日專程趕往華南農大,對這兩棵黃花梨樹進行考察并拍了照,再也沒有比圖片的說服力更強的了。
這次華南農大之行證明了以下事實:
1.人工種植黃花梨,70-80年直徑可達70-80公分。這還沒利用各種科學種植方法,否則時間可以縮短30-50%。
2.心材發(fā)育正常,邊材在30-40公分左右。
3.心材密度0.8 g/cm3,和市面上的黃花梨差不多。
由于我們不能確定市面上的黃花梨是天然野生的,因此不能確定野生黃花梨的準確密度。
目前國內種植的黃花梨,恐怕超過千萬棵(越南、柬埔寨也有人工種植的),有些已經十幾二十年了,這是否意味著黃花梨的價格將來會走跌呢? (林作新_文_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