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所說的“麻梨疙瘩”學名應該叫鼠李根。“鼠李”是一種灌木或者小喬木,高達10米,幼枝無毛,小枝對生或近對生,褐色或紅褐色?!笆罄睢敝饕植荚谖覈邶埥?、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等地。下邊親跟隨小編去了解一下吧!
說起麻梨疙瘩,真正讓它出現(xiàn)在大家視線的,應該是流行于我國北方的煙斗制作工藝。在六七十年代,麻梨疙瘩制作的煙斗曾在北方風靡一時,吸煙男士近乎人手一把,因為當時根本看不到也找不到國外進口的煙斗,人們的收入也有限,就自己動手用鼠李根制作煙斗來吸“旱煙”,既經濟實惠又好玩耐用。但是由于鼠李本身木質十分堅硬,用其制作的煙斗并沒有得到眾多煙斗制造商的青睞,沒有得到大批生產。由于煙斗產量少,只能通過匠人手工制作,因此,當時得到一把上品的麻梨煙斗并不容易,每把煙斗都可謂上乘之做。
現(xiàn)在市場中麻梨疙瘩制品隨處可見,擺件、手把件、吊墜不勝枚舉。
俗話說好工也要好料,一件上乘的麻梨作品對于工和料的要求也是非常考究的。一般來說,麻梨疙瘩按色分為五個品種:
麻梨疙瘩上等的材質(黑料)應該呈現(xiàn)黑中泛金,光澤度高,花紋大氣,好似水墨,被稱之為“鐵包金”,又稱“鬼臉”。這種料因為生長在陰坡,因此密度最大,成材最慢,色彩濃重非常稀少。物以稀為貴,所以價格偏高,多做煙斗、把件等。另外還有一種料俗稱“白皮”,這里想和“黑料”放在一起說,它是木質邊材,密度較低,花紋與料色呈現(xiàn)對比色,非常有特點。經過細細盤玩之后后,花紋更加明顯,顏色轉為金黃,但光澤度較差。近幾年“白皮”普遍為玩友所接受,佳品也是價格不低。
第二種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紅料”,其特點是顏色暗紅,如紅木色,色澤紅潤且密度高,也是十分少見,如果花紋滿雀眼紋多就可稱為精品中的精品。盤玩后,呈現(xiàn)深紅棕色,琥珀感強,是麻梨制品中的上品。最常見的顏色應該是我們所說的“黃料”,,因其呈現(xiàn)多種花紋,且盤玩后光澤度、熒光感極好而易出滿花精品。包漿后,上手盤玩半年后,顏色呈現(xiàn)深棕色,花紋可見。比較多見的一種料灰中帶青,光澤度差,屬于麻梨疙瘩制品中的中下品。
每一種類的麻梨疙瘩,都有它獨特的韻味。下面著重介紹一下麻梨疙瘩的各種紋理。
火焰紋是鼠李中較常見的花紋,其特點一端聚集,一端呈發(fā)散狀。線條整體均勻,但也有疏密濃重的差別。其成因是由于一條條發(fā)散的深線是由樹皮表面向心材輸送養(yǎng)料的痕跡。鼠李木360度的火焰紋極為罕有,若有則是鼠李料中極品,目前售價超萬元的一支鼠李煙斗,就是由一支360度全火焰紋大料鼠李斗創(chuàng)造的。
雀眼紋是每棵鼠李木都會有的,因為所謂的雀眼就是木材賴以吸收養(yǎng)分的根須剖面。一個個黑點是中空的脈孔,是傳送養(yǎng)分的通道。脈孔若是寬過0.5mm,那就變得十分明顯,要是再大,就只好補一補了。幾個小雀眼堆在一起,就如臉譜一般,形似五官,所以老北京們管這種花紋也叫“猴臉兒”。
在棕黃的基色上,呈現(xiàn)一條條深褐的平行斑紋,如虎皮一般,就被稱為虎皮紋。它類似火焰紋,但它的成因和火焰紋不同。它是木材的兩側受到擠壓而形成的,木材表面如同人的皺紋,把表面去平,就會顯現(xiàn)出類似虎皮的花紋。這種花紋多出現(xiàn)在鼠李根瘤和莖的交界處。面積不會很大,都是局部的。
由于鼠李木的生長環(huán)境惡劣,木材生長的方向沒有規(guī)律,收到擠壓的方向也沒有規(guī)律。也就繪出現(xiàn)很多不平行而且非常雜亂的虎皮紋,再配上點點的雀眼,那就有如枝頭的萬點梅花了。這種寒梅紋既會出現(xiàn)在鼠李根瘤與莖的交界處,也會出現(xiàn)在突起比較少的根瘤上,該有什么花紋早就在生長中確定了。
寒梅紋主體是一條一條的,云石紋的主體是一塊一塊的。會有很明顯的淺色線把表面劃分開來。里面再點綴若干雀眼。構成云石紋多在鼠李的根瘤處。鼠李麻梨面極少會是面積很大的一整塊,而是會像干旱的土地一樣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在去了表皮以后,那凹陷的溝壑處,就把鼠李的里面也劃分成一塊一塊的。
牛毛紋真的是細如牛毛,它是鼠李木上極細極細的木纖維,曲曲折折平行出現(xiàn),多在接近心材或莖材的位置出現(xiàn),因為鼠李的根瘤部分,生長方向沒有規(guī)律,纖維雜亂無章。就算心材或莖材也并不是十分常見,通常都是一個顏色的。要是看到在深棕色的底色上面有一條條淺色金線,有如風吹細砂,那也是幸事了。
鼠李木心材部分顏色深棕,邊材部分顏色淺黃,被稱為“白皮”。而這白皮并不是像被子樣蓋在上面,而是像雪一樣,融化滲透于其中。白與棕,色差明顯,做斗時完全避免掉白皮也是不太可能,留下多一些的白皮就如同堆雪,留下少一點的白皮也會出現(xiàn)個像形的圖案,要是能借色巧雕,那就更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