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實施的全面停止大興安嶺林區(qū)商業(yè)性采伐,進一步助推了中國的原木進口。中國木業(yè)資訊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二季度中國原木、鋸材進口量接近歷史高位,其中原木進口創(chuàng)下新的紀錄。
但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xié)會等機構的調查也發(fā)現,隨著進口量的增大,大量非法木材也隨之流入中國。
“為滿足中國市場而進行的非法砍伐已經在全球產生了影響?!?月13日,英國NGO環(huán)境調查組織(EIA)貿易與政策分析員李維琪通過郵件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EIA的報告顯示,每年進入中國的非法木材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
8月6日,國家林業(yè)局副局長劉東生在出席在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非法采伐及相關貿易專家組第六次會議時表示,中國政府堅決維護合法木材貿易,嚴厲打擊木材非法采伐。
近期,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xié)會也通過號召各會員單位簽訂《中國木材與木制品行業(yè)自律公約》等辦法,以保證所采購、生產、銷售的木材與木制品來源的合法性。但據本報記者觀察,上述措施約束性差,效果不理想。
對外高依賴度為非法木材開口
今年3月,針對林區(qū)可采資源銳減的狀況,國家林業(yè)局對外宣布,從4月1日起,黑龍江龍江森工集團、大興安嶺森工集團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yè)性采伐。我國每10根木頭中就有3根半來自黑龍江,全面停止商業(yè)采伐后,對東北乃至國內的木材供應產生巨大的影響。
作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和第一大木材進口國,10年來,我國木材消費總量增長了173%,而目前,我國木材的對外依賴度已高達50%。
NGO組織全球森林貿易網絡(GFTN)中國經理金鐘浩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已從2008年起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木材進口國。”他介紹,目前中國70%的國產木材源于人工林,中國將持續(xù)依賴進口來滿足對針葉材和高品質硬木的需求。
金鐘浩等專家所做的調研還發(fā)現,中國進口的木材,很多是來自于“環(huán)境和社會問題嚴重的國家”。
李維琪也對本報記者表示,過去十年,環(huán)境調查組織(EIA)在印度尼西亞、緬甸、俄羅斯、老撾、越南、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以及中國的實地調查顯示,為滿足中國市場而進行的非法砍伐已經在全球產生了影響。這些影響包括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了不可恢復的破壞,依賴森林的社區(qū)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腐敗和沖突也與日俱增。
無進口“防火墻”
而對于非法木材進入中國的說法,本報記者從廈門海關近年偵破的木材走私案中也得到了證實。
據廈門海關介紹,2013年5月15日,廈門海關查扣一批進口木材,貨主申報的貨品為“花梨木原木/紫檀(青龍木)”,但檢查后發(fā)現實為檀香紫檀木,共計27.8噸,總價值達1336萬元。
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和我國瀕危野生生物進出口管理規(guī)定,“檀香紫檀木”的進口配額管理比較嚴格,審批程序繁雜。貨主通過虛報貨品的手法,走私進口檀香紫檀木?!氨M管中國的執(zhí)法機關傾注了巨大人力物資來打擊木材走私,但執(zhí)法所獲的僅是滄海一粟。”李維琪對本報記者說,全球每天被采伐的木材,大部分最終都到了中國、美國和歐盟三地。
他說,由于美國雷斯法案(Lacey Act)、歐盟木材法案(EUTR)等法規(guī)均要求進口商將非法木材排除在其供應鏈之外,未能進行盡職調查的企業(yè)可能遭到起訴,因此,沒有設立相應“防火墻”的中國更將受到非法木材貿易的侵襲。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此前所做的一項調查也顯示,中國進口俄羅斯木材的數量大大超過了合法的供應量。2010年俄羅斯出口到中國的蒙古櫟(Mongolian oak)至少有一半是非法來源。
中國綠色家居環(huán)境技術工作委員會執(zhí)行主任李洪帆也告訴記者,我國鋸材進口中有33%來自俄羅斯、4%來自印尼,而俄羅斯和印尼都是非法采伐比較嚴重的國家。
最具環(huán)境破壞性的犯罪事件
非法采伐和被盜木材貿易是當今發(fā)生的最具環(huán)境破壞性的犯罪事件,且對全球重要森林和泥炭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EIA的研究顯示,非法采伐支撐著一個涉及數百萬立方米非法木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貿易鏈。國際刑警組織和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計劃署的一項研究報告也指出,全球木材年產量的30%和熱帶國家高達50%~90%的采伐木材,均系非法,由此形成了一個300億~1000億美元的非法木材的全球貿易市場。
“向森林投資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可以減緩氣候變化、減少森林采伐速率、增加水的供給、減少土壤侵蝕并可以在自然管理領域創(chuàng)造綠色工作崗位。然而,當非法活動獲利遠遠高于合法活動時,非法采伐便極大地破壞了這一切努力,掠奪了國家和社區(qū)的可持續(xù)未來?!甭?lián)合國副秘書長兼環(huán)境計劃署執(zhí)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說。
據國際刑警組織秘書長羅納德介紹,目前在國際范圍內,至少有30種非法木材獲取和洗錢的方法,其中包括:偽造采伐許可證;通過行賄獲得采伐許可證(在某些國家一個采伐許可證的行賄金額高達5萬美元);利用黑客攻擊政府網站以獲得或改變電子許可證;將非法木材與合法木材混合;將天然林木材冒充人工林木材出售。
據世界資源研究所介紹,近年來,各國在遏制非法木材貿易方面進展明顯,“也許正處于一個轉折期”。數據顯示,全球森林非法采伐率自2008年以來已經降低了20%。其中,巴西、喀麥隆和印尼等很多國家采取了遏制毀林的積極措施,這些國家的非法采伐減少了50%~75%。
根據本報記者整理的各國遏制非法木材貿易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顯示,全球森林貿易似乎正在發(fā)生轉變。
2008年美國雷斯法案修正案構成了對非法來源木材產品貿易的第一個禁令。此后,澳大利亞禁止非法伐木法案(ILPA)于2012年11月通過;歐盟木材法案在2010年首次發(fā)布,并于2013年3月3日在27個歐盟成員國正式生效。
這3個法案的實施發(fā)出了一個強烈信號,即木材產品的主要消費者需要合法來源的木材生產和貿易。
需立法禁止非法木材進口
2007年和2009年,國家林業(yè)局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出臺了《中國企業(yè)境外可持續(xù)森林培育指南》和《中國企業(yè)境外森林可持續(xù)經營利用指南》。但在李維琪看來,這些《指南》治標不治本。“為什么《指南》這條路行不通?因為《指南》試圖解決的并非是問題的核心?!?
李維琪分析說,《指南》是要約束中國木材企業(yè)在境外的行為。然而,中國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將被非法砍伐和走私出境的木材阻擋在國門之外,這完全不屬于《指南》的范疇。
“其次,《指南》的條款屬于自愿的性質,實際上無異于"口號"。與法律法規(guī)不同,《指南》不可能對唯利是圖的商人有實質性的約束,更不能用于執(zhí)法和懲罰。”李維琪說。
李維琪認為,中國需要有一部可執(zhí)行的法規(guī),以阻擋非法木材入境。今年2月,在黑龍江省綏芬河召開的“推動合法和可持續(xù)中俄木材貿易國際研討會”上,與會者曾達成共識,呼吁中國政府立法禁止非法木材進口。
本報記者從中國林科院了解到,今年4月,被列為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重大合作項目的《突破國際貿易壁壘的中國木材合法性認定標準體系研究》通過了結題驗收。
中國林科院科信所所長陳紹志介紹,該項研究既為中國木材合法性認定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政府部門管理服務和林業(yè)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決策支撐和咨詢建議。
中國行業(yè)自律機制在建中
在遏制非法木材進口方面,行業(yè)協(xié)會也正在發(fā)揮作用。在今年7月召開的“2014年上半年全國木材進口形勢分析會議”上,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xié)會就提出了建立木材進出口企業(yè)失信案件曝光機制、創(chuàng)建“中國木材貿易信息平臺”等議案,并獲得通過。根據這一議案,木材進出口企業(yè)設立“紅黑榜”,進口非法木材的企業(yè)將得以曝光。
今年2月,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xié)會還向各會員及有關單位印發(fā)了《中國木材與木制品行業(yè)自律公約》。根據該《公約》,行業(yè)成員應保證所采購、生產、銷售的木材與木制品來源的合法性。
“木材非法采伐與相關貿易已經成為國際熱點和敏感問題,對全球生態(tài)保護和發(fā)展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眲|生認為,非法采伐及相關貿易問題的解決需要所有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
而在確保木材資源供應方面,國家林業(yè)局副局長張建龍指出,我國林業(yè)上的對外項目有150多億美元,主要是在國外租用、購買林地,有4000多萬公頃。通過在有些國家植樹造林,既給當地的林業(yè)生態(tài)帶來了好處,也培育了木材的來源。
我國還通過一些合法采伐,和有關國家,特別是和俄羅斯合作,辦廠、加工,從俄羅斯等有關國家進口木材和木制品,使兩國都受益。
“通過國內大力植樹造林、國外友好的合作、合法地經營采伐,中國的木材使用應該說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張建龍同時表示,木材對外依存度一定要控制在60%以下,因為依據國外的經驗,依存度如果突破60%,可能風險就更大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