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紅木消費大國,國內(nèi)的紅木木材來源基本上靠進口為主。那么,目前我國紅木進口的情況如何呢?
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我國進口紅木原木數(shù)量達到1056511立方米,與2012年的757597立方米同比增長39.46%;進口總金額122033.9萬美元,與2012年的78701.04萬美元同比增長55.06%;平均進口單價1155.07美元/立方米,與2012年的1038.82美元/立方米同比增長11.19%(見表:2013年我國進口紅木原木統(tǒng)計)。
在鋸材方面,2013年我國紅木鋸材進口量達到98285立方米,與2012年的74538立方米同比增長31.86%;進口總金額15985.06萬美元,與2012年的11609.06萬美元同比增長37.69%;平均進口單價1626.40美元/立方米,與2012年的1557.47美元/立方米同比增長4.43%(見表:2013年我國進口紅木鋸材統(tǒng)計)。
2013年我國進口紅木原木統(tǒng)計
月份 |
數(shù)量(立方米) |
金額(萬美元) |
單價(美元) |
1月 |
71032 |
7032.82 |
990.09 |
2月 |
68542 |
6116.03 |
892.30 |
3月 |
110605 |
10771.19 |
973.84 |
4月 |
101247 |
11218.91 |
1108.07 |
5月 |
82471 |
8916.35 |
1081.15 |
6月 |
97259 |
13737.36 |
1412.45 |
7月 |
91110 |
10727.35 |
1177.41 |
8月 |
79464 |
9563.34 |
1203.48 |
9月 |
91625 |
10677.26 |
1165.32 |
10月 |
70388 |
7456.08 |
1059.28 |
11月 |
85066 |
10505.31 |
1234.96 |
12月 |
107702 |
15311.90 |
1421.69 |
合計 |
1056511 |
122033.90 |
1155.07 |
2013年我國進口紅木鋸材統(tǒng)計
月份 |
數(shù)量(立方米) |
金額(萬美元) |
單價(美元) |
1月 |
5462 |
876.31 |
1604.38 |
2月 |
6929 |
1095.24 |
1580.66 |
3月 |
4431 |
645.53 |
1456.85 |
4月 |
4982 |
787.43 |
1580.55 |
5月 |
4434 |
726.63 |
1638.77 |
6月 |
5352 |
873.49 |
1632.08 |
7月 |
10161 |
1558.58 |
1533.88 |
8月 |
8939 |
1472.95 |
1647.78 |
9月 |
8567 |
1363.21 |
1591.23 |
10月 |
11156 |
1845.87 |
1654.60 |
11月 |
12720 |
2179.12 |
1713.14 |
12月 |
15152 |
2560.70 |
1690.01 |
合計 |
98285 |
15985.06 |
1626.40 |
從以上我國2013年整年的紅木進口數(shù)據(jù)中可以總結(jié)出兩個現(xiàn)象。
首先,在進口數(shù)量方面,原木進口量在波動中增長,鋸材進口量則從7月份開始大幅提升。顯然,CITES公約的發(fā)布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自2013年3月份重新修訂CITES公約之后,市場開始對紅木資源危機有所警覺,紅木原木進口量便從原先的低迷狀態(tài)走入增長軌道中。隨后的6月份,CITES公約正式發(fā)布施行,彼時以東南亞(本文所指的東南亞區(qū)域包括南亞印度在內(nèi))為主的各紅木主產(chǎn)國開始實施更為嚴格的原木采伐與出口限制政策,并鼓勵將原木進行加工再出口。這使得以大紅酸枝(學名交趾黃檀)為首的部分紅木原木的進口量在2013年第三季度就有所下降,進而拉低了整體紅木原木的進口量。但在部分主力紅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一批未被列入CITES公約范圍的紅木品種,如緬甸花梨(學名大果紫檀)、白酸枝(學名奧氏黃檀)等紅木則競相上位,并繼大紅酸枝之后成為市場的主流,由此帶動了2013年第四季度新一波的紅木原木進口熱潮。不過,與原木進口情況不同的是,紅木鋸材進口量則因紅木出口國的政策等因素影響,從7月份起就明顯呈現(xiàn)出持續(xù)且大幅度的增長趨勢。
其次,在紅木價格指數(shù)方面。原木的平均進口單價上升趨勢明顯,鋸材的平均進口單價則漲幅較小,呈穩(wěn)步提升態(tài)勢。這其中,同樣離不開CITES公約因素的影響,CITES公約在限制部分紅木出口量的同時,還進一步刺激了國內(nèi)紅木市場的需求。供不應求的局面從大紅酸枝為主的部分紅木樹種蔓延到整個紅木領域,一度催生了紅木原材料市場上的攬貨現(xiàn)象。這就促使紅木原木的價格從3月份起開始抬頭,而進入6月份CITES公約正式發(fā)布后,紅木原材料市場又掀起一股漲價熱潮。
雖然CITES公約的發(fā)布促使紅木原材料的進口愈加困難,并拉升了紅木進口價格,這對進口量的增長無疑形成牽制效應。但從年度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國內(nèi)對紅木原材料的需求已從2012年的沉寂中復歸強勁??梢哉f,CITES公約是造成此種局面的一個導火索,而歸根結(jié)底,這正是紅木資源的日益稀缺所造成的大勢。哪怕沒有CITES公約這根導火索,紅木資源的稀缺導致的價格上漲及需求度擴張,對于國內(nèi)整個紅木產(chǎn)業(yè)而言,都會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無非時間早晚。